
一年前因工作上的合作機會,我跟他的互動多了,慢慢的我們也在一起。他小我4歲,已經結婚有小孩,我們決定踏上出軌這一步時,他太太正懷著第二個孩子,我知道我們沒有結果,也許是環境的氛圍,讓我們覺得關係可以持續下去……我們都有家庭,我也有兩個小孩,在我心底深處常常會有道德上的拉扯。
剛在一起那一年,我的靈魂總是分成了兩半,一半留給了天使,一半就給了惡魔。
我也曾經以為自己可以掌控得很好,但在夜深人靜時,心裡總會產生莫名的罪惡感,看著躺在身旁的老公與小孩,常會不自覺流淚,也曾懷疑自己真的有那麼愛出軌的那個人嗎?
他常說他是跟我完全不同世界的人,他是喜歡留戀在花花世界的人,而我自己的老公卻是那麼的標準,滴酒不沾,完全沒有任何不良嗜好,幫我照顧家庭照顧小孩,光想到這我就深深自責,但是這種出軌的愛會像一種毒藥,想戒的時候卻讓人痛不欲生,來來去去的幾次掙扎中,這一次我真的決定離開他了。
藉由工作上的異動,我提出了辭呈,我知道離開的方式就是離開共同的環境,周圍的人對於我離開的原因都議論紛紛。
這一年彼此都為對方付出過,說不會難過是騙人的,但我更知道我賠不上彼此的家庭與摯愛的家人,外遇就猶如甜點一樣吸引人,但真的該戒了這份習慣。
專家解答 黃明慧 (中崙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)台灣過去幾年面對外遇這議題曾經過幾個階段和轉折。
一開始是1980年代中期,簡春安老師從國外帶回來的「推吸理論」,就是如何讓外遇者回家?
如何增強家裡的吸引力、減少把另一半推出去?
1990年代前後,施寄青自己對外遇問題的觀察和反省,也從國外帶回女性主義的思潮,主張女性不要太委曲自己,不要害怕離婚,強調女性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,要有自己的私房錢,跟過去很不一樣。
一直到1993年,又走回傳統。家庭婚姻專家薇薇夫人倡導開放的婚姻,鼓勵夫妻要共同經營婚姻,而不只是強調女性的獨立自主。
資料來源 : 康健雜誌